荸荠(学名:Eleocharis dulcis (Burm. f.) Trin. ex Hensch.),又称作:茡荠、苾荠、慈菇、地梨、地栗、马蹄、通天草、乌芋、野荸荠、荸齐、慈姑、田薯仔、尾黎、野地栗等,单子叶植物纲,莎草目,莎草科,荸荠属草本植物。
物种简介
荸荠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高15-60厘米;秆丛生,圆柱状;花小穗圆柱形,具多花;小坚果宽倒卵形,双凸状。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2个大的类型,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、较矮,球茎较小;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、较高,球茎较大。
分布范围
在中国,除高寒地区外,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,而经济栽培则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,在国外,荸荠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南亚、美洲、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池沼、滩涂等低洼地带。
形态特征
荸荠秆多数,丛生,笔直,细长,圆柱状,高40-100多厘米,直径2-3毫米,灰绿色,光滑,无毛,有横隔膜,干后稈的表面现有节,兼有许多纵条纹。叶缺如,仅在稈的基部有2-3个叶鞘;鞘淡棕色,光滑,无毛,膜质,抱茎,鞘口斜,顶端急尖,长7-15厘米。小穗圆柱状,长2-4厘米,直径约3毫米,苍白微绿色,基部的一片鳞片中空无花,抱小穗基部一周,有时还有短鞘,其余鳞片全有花,松散地复瓦状排列,宽长圆形,顶端圆形,长5-6毫米,宽约4毫米,边缘为宽干膜质,顶端边为狭干膜质,中脉不大明显;下位刚毛7-8条,比小坚果长一倍半;有倒刺;柱头2。小坚果倒卵形,扁双凸状,长2毫米,宽1.2毫米,平滑,顶端不缢缩,黄色,表面细胞呈四至六角形;花柱基扁,狭长三角形,不为海绵质,基部具不明显的环,环的质地与小坚果相同,只色泽较淡。花果期5-10月。
生长习性
1、温度:野荸荠喜温暖,不耐寒,萌芽最适温度15~20℃,分蘖最适温度25~30℃。
2、湿度:野荸荠喜湿润,属浅水性植物,不耐旱,多生于沼泽、水田及浅水溪河中。
3、土壤:野荸荠喜肥沃,在土层浅薄、pH6~7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中生长良好。
4、光照:野荸荠喜光照,生长前期需要长日照,生长后期减少光照能促进球茎形成。
原文: 专题 > 蜜源植物 > 野荸荠是什么科属植物(野荸荠的百科介绍)
本文《野荸荠是什么科属植物(野荸荠的百科介绍)》链接:https://www.qumifeng.com/zhuanti/miyuan/6384.html